我校师生热议全国两会精神

来源:党委宣传部文字:图片:编辑:季娴时间:2025-03-09浏览:2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召开。我校师生第一时间通过多种形式收听收看两会开幕盛况,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并结合工作和学习实际畅谈心得体会,热议全国两会精神。

科技处处长、民盟宝威体育平台委员会主委、张连英教授:2025年全国两会关于“强化科技战略支撑力”的部署令人振奋,政府工作报告中“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论述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科技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聚焦区域产业需求,深化校企协同创新,围绕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等领域组建跨学科攻关团队,开展有组织科研,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同时,完善科教融汇育人体系,依托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打造“科研反哺教学”新范式,将产业课题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培养懂技术、能创新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将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高校动能,在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书写奋进答卷。

金融学院院长、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董金玲教授:“改革”一词在国务院总理李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40多次。这些改革主要分布在消费投资、教育科技、“三农”工作、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其中教育领域改革成为全场焦点。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为主线,推出了一系列暖心政策,涵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链条改革。报告首次明确“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统筹教育、科技、人才资源,目标直指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节点。高等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的关键联结点和集中交汇处,作为区域应用型高校财经类学科,金融学院将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的战略机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新质财经人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周慧:在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之际,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我们既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的成就倍感振奋,更深刻领会到“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赋予的使命责任。我们深知立德树人不仅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关乎民族复兴的战略工程,面对价值多元的时代挑战,每位思政课教师都是立德树人工程的坚定践行者,肩负着为青年学生培根铸魂的使命。新征程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把“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写入每一份教案、融入每一堂课程,以思政课改革创新“小切口”做好教育强国建设“大文章”!

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教研室主任项导博士: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高度关注全国两会对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规划部署。过去的一年,我国在科技创新与教育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展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和服务地方经济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我充满希望和期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作为一名人工智能专业教师,我将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智慧教育新模式,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应用。

机电工程学院教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郭华锋教授: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培养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论述,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肩负立德树人使命,深感责任重大。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扎实推进课程建设、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的引领作用。面向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需求,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竞争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为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贡献智慧和力量。

人文学院辅导员、2024年学校十佳辅导员张稳博士: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不仅为科教领域擎画了方向,更是对高校人文社科师生的激励与指引。作为一名文科学院的辅导员,在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方面,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鼓励学生提升创新意识,以人文智慧融入国家和社会发展大局,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力量。

招生就业处就业科科长黄唯: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一年来,国家出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强化对企业吸纳就业的支持,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2024年,学校建立了“政府+企业+学校”协作促就业工作机制,出台毕业生就业“保障+激励”系列政策。作为一线就业工作人员,认真落实学校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部署,深化校地企对接协同,组织多批次毕业生“进企业”“进园区”;组建校外导师队伍,开设就业能力强化培训;持续举办各类校园招聘活动,保证大型活动“月月有”,专场活动“周周办”,企业宣讲“天天开”,促进了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

环境学院联培研究生刘超凡:教育是国之大计,强国必先强教。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这一战略为我们青年学子指明了奋斗方向。教育强国建设需要每一位青年学子的参与。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刻苦学习,勇于创新,专注于学术探索,努力成为厚基础、善实践、能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不负时代的青春答卷。

师范学院2021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2023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获得者、预备党员丁亿:全国两会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风向标,也是个人成长的指南针,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作为一名师范生,我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人工智能教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时代意义。DeepSeek赋能教育教学,智慧教育平台让更多孩子共享名师课堂,这正是教育数字化改革的生动注脚。作为新时代师范生,我们要传承师者匠心,更要勇担创新使命,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奋斗奉献中彰显青年担当。

数学与统计学院2021级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专业学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党员王菲菲: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今年的全国两会备受期待、意义重大。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我深感振奋、倍受鼓舞。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将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在专业学习上精益求精,在社会实践中践行责任和担当。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实际行动服务家乡、服务社会,在“强富美高”新徐州建设中贡献青春力量。

一审:李咏 吴琼琼 

二审:刘连启  

终审:李玲


学校要闻

X